高度自治非純粹恩賜 而是道德契約
這種港人自作孽論述,再由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進一步闡述。張曉明表示一國兩制到了2047年能否延續下去,必須由全國人大重新授權。言下之意,港人不能假設中央對香港的「寬大慈悲」永遠存在,必須好自為之,不要挑戰國家,否則必會自食惡果。林鄭月娥隨即附和,說香港人必須努力取得中央信任,方可繼續享有高度自治。這些狠話,完全顛倒我們對一國兩制的基本理解和公共管治倫理的認識。對港人來說,高度自治並非純粹是中央一份恩賜,而是大家接受回歸與北京的一份道德契約,而當代文明的政權制度,強調的都是政府必須取信於民合乎民望,而非反過來公眾要討好政權方可享有權利。張鄭兩人的歪理,強調一切取決於北京的感覺,只要老子不爽,任何法律保證憲制條文都可以拋諸腦後。如今國安法以最粗暴的手法出台,就是要為港人來一次示範,要大家領略一下中央權威的架勢。
北京對近年香港情况感到不爽,眾所周知。問題是,中央為何要在這個時候爆發,甚至要以不惜一切的摧毁性手段來教訓港人,令人有點費解。表面上,「止暴制亂」是一個合理原因,就是說要回復香港的穩定,中央必須出手。實情是到了今天,抗爭高潮早已過去,社會秩序已大致恢復。當然民怨尚未疏導,抗爭仍會繼續,但在近萬人被拘捕、刑罰愈來愈重、警力鎮壓愈加有恃無恐的現實下,抗爭者早已重整隊形作出適應,盡量避免與政權作大規模的正面衝突,對社會運作的影響也因而大為減少。當然中央的不爽,還在於抗爭者與外部勢力「勾結」。過去一年香港的情况,早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而美國政府更是一再揚言要因此制裁中國。有人歸咎這完全是抗爭者的「國際游說」所致,而國安法就是要切斷這個內外勾結禍源,減少對國家的傷害。特朗普確實有意藉香港問題去開展他的反華策略,但中共高層明白這個人唯利是圖不談道德,外交策略完全不考慮原則價值,一切都可以現買現賣,所謂關注香港人權狀况對他來說亦只是一種討價還價的手段。所以中共心知肚明,知道只要願意在經濟政策上迎合特朗普,所有紛爭都可以用金錢解決,港人有否游說其實分別不大,而所謂危害國家安全更是言過其實。既然如此,北京在這個本身已因疫情而被美國借勢攻擊的時候出重手對付香港,豈不是為美國提供一個更有力的談判籌碼,令自己要賠上更大代價,這又何苦來由?
所以,這當中必然有更深層的考慮,促使中共不惜一切去對付香港,而我相信這是關乎一場「中國夢」。
香港彷彿是習近平偉大構想的軟肋
習近平所鼓吹的中國夢,不單止是講求物質文明國富民強,而是強調中國模式可以作為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方向。這條道路,有異於西方強調市場經濟民主制度並行的發展經驗。1978年以後的中國改革,經濟上借重市場體系,但政治上專權體制卻從未作過根本變改,公權未受更大制約,一切只能信賴中共自我完善。40多年的改革,中共相信自己已經證明了西方發展經驗並非唯一選擇,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說明標榜普世價值的民主制度可有可無,專制政權下的國家資本主義亦絕對足以為世人借鑑,發展中國家毋須永遠被歐美霸權牽着鼻子走。換言之,習近平的雄心壯志不止於要把中國引領到小康水平,他所追求的是個人在世界發展歷史上的殿堂地位。
但香港彷彿就是這個偉大構想的軟肋,因為這個城市一再說明,沒有個人自由、缺乏權力制衡,社會無法長治久安,真正的市場經濟難以運作,而國際都會金融中心的活力也會因此褪色。對北京而言,修理香港就是要把這個異例重新納回正軌,以維持中國發展邏輯的一致性,更不容它影響中國夢的對外推銷。中央就是不信威權不能維持經濟發展,她確信強權之下資本財團一樣會全面配合,利誘之下財經精英也必然自動歸邊。對她來說,這才是市場運作的關鍵要素,沒有來自公民社會的噪音滋擾,摧毁反對派的滋生土壤,令民主自由極其量成為一點裝飾,也更能令香港配合中國夢的戲軌。在習近平的個人權威歷史地位面前,香港的作用和一國兩制的承諾,都只是次要考慮。
只求生活溫飽中國夢 始終自說自話
北京所謂的「二次回歸」,就是要香港人好自為之,要吃飯便要順從政權,不要繼續搞事。對於中共來說,這個邏輯既適用於特區,也全國奉行,甚至應為國際社會認同。中共強調永不稱霸,但始終力圖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分庭抗禮,矢志要在發展模式上別樹一幟,以領導世界造福人類。這種思想鬥爭始於1940年代,70多年來從未休止。但回頭看二次大戰後的美國崛起,不單因為船堅炮利又或者大灑金錢,也在於羅斯福總統以民主自由價值確立下來的國際秩序和合作平台。背後的國際社會認同和更重要的跨越國界的人民景仰,是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的重要基石。只求生活溫飽的中國夢,始終自說自話。即使在特朗普治下,美國在國際舞台道德話語權盡失,但也不見得中國可以有機可乘取而代之。因為沒有海外人心認同,缺乏彼此價值上的共鳴,便難以領導世界潮流,引領風騷。九七回歸,鄧小平以國際社會認同的文明手段去處理百年恩仇,贏得世人讚頌,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21世紀,一切彷彿往後倒退。
鄧小平無比耐性 今天領導只爭朝夕
香港的抗爭恍似穿上新衣的國王旁邊的小孩,不識相地說明,假如生活缺乏尊嚴、社會公義不彰,政權即使能帶來富足的物質生活,也會被視為缺乏正當性,既無法令民眾信服尊重,也難以維持長治久安。但港人這份坦率,卻正刺中北京要害,打擾了中共領導的盛世大夢,也自然難容於這個國度。這種對如何達至善治的根本差異、彼此看待所謂文明進步的重大分歧,豈是單憑一句準備「二次回歸」或者熱愛祖國便可以解決問題,重新開始。鄧小平以歷史視野和無比耐性去嘗試解決中港差別,今天的領導人只爭朝夕,要削足就履。中港共融這個願景的最美好時光,恐怕已成為過去。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June 26, 2020 at 08:10AM
https://ift.tt/3evat1s
二次回歸重新開始?(文:葉健民) (09:00) - 20200626 - 文摘 - 明報新聞網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