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August 19, 2020

戴耀廷:死亡之覺悟重生的盼望- 20200820 - 觀點 - 明報新聞網

bantengkabar.blogspot.com

醒來,我想到這就是香港的現狀。《財富》雜誌在1995年預言香港之死。當時有人擔心在中共收回主權後,香港很快就會變成內地的另一個城市。法治淪亡,貪污肆虐。中共會把民選議員換上唯命是從的人,法官就只會見風轉舵。中共更會派幹部進駐香港政府各部門,成為了真正的香港統治者。傳媒因受壓而自我審查,而不少港人只能選擇移民避災。那些命運已與內地經濟切割不開的港商,斥責香港的民主派不應招惹中共主子的怒氣,故必須受嚴懲。

我們一直相信、珍惜的香港 已不再存在

那時的預言沒即時成真。在主權移交後數年,香港好像沒什麼大變化,走了的人回來了,人們對未來似還抱有盼望。但導致香港死亡的根源,早在那時已種下,只是一時未發作。經過23年,香港被專制統治不斷侵蝕,這些預言終成真了。香港一個個重要範疇,先後死亡,就像我夢中見到房間中的那些機器,由外圍的機器開始熄掉,一部接一部,最後連正中間那部最大的機器也熄掉了。本來還在頑抗的,也立時停頓下來。香港陷入絕對黑暗中,如同跌進一個沒有一絲光能透進去的墳墓。

到了這刻,港人必須有香港已死的覺悟。香港已死不是指這地方變成了一座死城,而是指我們一直相信、珍惜的香港已不再存在。缺乏死亡的覺悟,我們是難以正面面對死亡的。如同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中,電腦已侵佔現實世界,人類被電腦畜養來提供能源,所有人都活在虛擬世界中,感受由電腦程式所製造出來的各種感觀,讓人以為自己是活在真實世界。只有當人醒覺到自己事實上是活在虛擬而非真實世界,才有機會走出虛擬回到現實去。

香港仍有不少人拒絕接受香港死亡,還在懷緬過去的光輝歲月,迷戀於香港曾有過的風光日子。因此即使眼見香港社會的不同範疇一一淪陷,仍不願接受殘酷現實,只期盼現在種種動盪,能快點過去,就可得回那個他們喜愛過的香港。但那個香港已死,是不可能再現。我們必須覺悟香港已死,我們已進入一個暗黑無光的墳墓裏。唯有對死亡有所覺悟,才會想方法脫出專制政權以謊言、金錢及強權所建構起的巨大牢籠。

懷抱信念 在絕望處境仍可尋到希望

我們現在正處黑暗當中,而暗黑的環境容易使人絕望。不過,若我們仍能懷抱信念,相信公義必有一天能實現,在看來是絕望的處境中,仍可尋到希望的。不過,就算我們有信心終會重生,墳墓中的日子,怎樣說也是非常難過的。當我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黑暗中的一分一秒,時間會過得更加緩慢。

更多人問:「在現在這樣惡劣的處境,怎能還懷抱希望?」要有希望,並不是件簡單事。希望很多時候像一粒種子,有人在你不察覺的時候,已撒在你心中。但種子還未發芽,要有人在你的心澆灌,有人為你細心除去荊棘,還要天上的陽光照耀,那希望的種子才會萌芽茁壯成長起來。希望也像燭光,你的心燭本來還未點着,有人用自己心中的火,即使如豆般小,也能把你心中的希望燃點起來。不過你還是要小心守護它,因狂風是很易把火點吹熄的。

無論是種子或燭光,希望都不是人一個人可自己「製造」出來,而是要與其他人一起去共同培育才能誕生的。因此,在黑暗的墳墓裏,我們這些已覺悟死亡的人,可走在一起,互相依傍,相互扶持,或是我為你澆水,你為我點火,這樣能使希望不至於失掉,甚至能在絕對黑暗中,還能發出一點兒淡淡的亮光,日子就會易捱得過去。

公民社會一起商討 繪畫香港未來

這說來還是太虛,具體可做什麼?香港的公民社會可發起一次全港性的商討程序,在香港各個社區及群體,讓來自不同背景的市民,以小組形式走在一起,在促導員引導下,先去確認香港的死因,然後大家放下當前對死亡的憂傷,把焦點轉到重生後的香港。大家對那未來的香港,由自己最熟悉的層面,到一些不熟悉的範疇,把我們的想像共同繪畫出來,由促導員把這些商討的成果記錄下來。商討也可以透過網上平台進行,同是蒐集眾人對香港未來在各個範疇的想像。當各個範疇都有很多人參與了這商討程序,所有得出的成果整合起來,就成為一幅香港未來的巨大圖畫。

或許這些想像要很多年後才有機會真正實踐,也或許有些想像是過於理想而難在現實中實踐。但無論如何,在墳墓中的日子,若我們能把注意力轉到繪畫香港的未來,至少可令黑暗的歲月變得易捱一點。單只是這樣,所付出的代價已是很值得了。

《聖經新約》中的拉撒路,死後在墳墓中過了4天,耶穌基督終來到使他從死裏復活。借此為喻,推動這繪畫香港未來的民間商討程序,可稱為「拉撒路計劃」(Project Lazarus)。

作者是法治教育工作者

[戴耀廷]

Let's block ads! (Why?)




August 20, 2020 at 03:35AM
https://ift.tt/3hc9THq

戴耀廷:死亡之覺悟重生的盼望- 20200820 - 觀點 - 明報新聞網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