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ugust 20, 2020

【懷舊貼】也聊聊「剛開始上網的時候」那些事-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bantengkabar.blogspot.com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好友@寧思瀟瀟 老師回憶他「剛開始上網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今天我也來稍微補充幾句:

1、我最早上網能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當時家裡只有一台問姐姐借來的Cyrix 5X86電腦(相當於英特爾486,但性能略高一點),裝了Win32和Word6.0/Excel6.0——是用來學辦公自動化(OA)的。那台電腦硬碟只有40mb大(你沒看錯),連Word和Excel都只能卸載一個再裝另一個,自然也沒有上網的可能。所以那時候我只能去同學家蹭網:陪他去電信局開通上海熱線的Public賬號/郵箱,陪他去買了某國產的33.6的「貓」,陪他一起小心翼翼的在窗口打入8888 vip vip的賬號密碼,看著「上海熱線」的logo慢慢從IE3.0頁面頂端刷出來,陪他給他自己的郵箱發第一封「伊妹兒」...

2、幾年後我自己DIY了一台能超頻到450的賽揚300A電腦,也經歷了申請Public賬號等一系列流程,終於自己也算真正進入網路時代。家裡此時已經升級到了55.6的「貓」,理論上網速度要比過去更快一些。不過,由於心疼電話費和網費,所以我很少在家裡上網。是的,當時上網要用電話線路撥號,不但速度慢且價格很貴。除了電話費一定要收外,也要看你訪問的網路性質額外收取網路費用。如果是訪問上海本地網路8888或者國內網169,那可以不收費。但如果想要去外國網站「衝浪」,那就要撥號163,那是一個按時計費(1小時多少來著?5元?)的玩意...

 機箱里的「貓」(大誤),下面才是...

3、由於心疼電話費/網費,所以我一開始並不常在家裡上網。正好那時候我還在酒店前台工作,那邊有一台每天用來向有關單位上傳入住人員信息的電腦一直空著。我看它雖然只配了一隻賀式(Hayes)14.4的「老貓」,但卻有獨立的電話線且每天99%的時間都空閑著,於是便趁著值夜班的時候偷偷用它上網聊天玩。現在想想,這操作還是有太騷氣了:幸好我沒敢在裏面上什麼亂七八糟的網站,也沒有裝過除了聊天工具外的其他什麼軟體,所以也沒惹出過什麼幺蛾子;

一些電信發行的打折上網卡▲

4、受限於當時的網路環境和網速,後來很火的BBS、貼吧啥的還方興未艾。就連QQ也如@寧思瀟瀟 所說的還在探索起步階段(不過我註冊的時候已經穩定在8位號碼了)。所以,我當時用的聊天工具是基於文本的"MIRC」。這個軟體可以在一個伺服器上開設多個「房間」(或者叫『頻道/Channel』,類似今天的『群聊』),然後你可以給自己起一個ID加入某個房間。每個房間的人數有多有少,主題也各不相同。記得我當時最常去的就是掛在上海熱線下的SEE伺服器,常去的房間有好幾個,現在只記得一個叫「Qi_Ji Town奇迹村」的;

這個應該就是SEE伺服器上的MIRC頻道/房間列表,還有PCHOME呢▲

5、我的網名「ChunJuan」(春卷)也是在MIRC里首次出現的。記得我當時最早是進入了一個叫「上海小吃一族(?)」的房間,裏面已經有「鍋貼」、「生煎」、「小籠」、「湯包」四位大大,我作為老五就被指定了「春卷」這個名字。沒想到這名字一用就是好幾十年,也不知道當年各位「小吃」兄長們如今可還安好?

「輕舞飛揚」這個名字現在還有人記得嗎?

6、記得當時網路上有一本名為《第一次親密接觸》的小說非常火爆,作者是海峽那邊的「痞子蔡」——這本書也算是如今網文世界的濫觴。我那時正值青春年少,而且還有頭髮,自然對這種內容不由自主的產生了興趣。上班時在MIRC聊天室里和GGMM們聊天八卦,下班后跑去人民廣場大屏幕(如今早已被拆除)下見網友也算是日常操作。不過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認識的網友能留到今天依然有聯繫的真的已經寥寥無幾,除了練就了超快的打字技能和磨練了寫作技藝(主要是為了向MM秀文彩)外似乎也沒有太多收穫。不過,青春不就是用來揮霍的么...

上海人民廣場大屏幕,曾經的網友見面勝地▲

7、時間轉眼就到了世紀末,那時出現了兩件對我未來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我一生命運的「小事」——真的,當時真的只覺得是普通小事而已。

第一件是我意外聽說聯想為了促銷他們的家用電腦,出了一個「家庭上網計劃」。具體內容是為每個購買他們電腦的用戶贈送一張在可以在一年內無限上網(169國內網)且免電話費的優惠卡。結果,就有電腦商家悄悄扣下了這張優惠卡拿出來單獨銷售。於是,我通過易趣網(eachnet,那年taobao才剛剛上路,根本不能和易趣的規模相比)花費600元買了這張卡,又請老爸單獨申請了一條電話線專門用來上網(否則與家裡電話共用線路的話,我上網時家裡電話就不能用了)。就這樣,我終於告別了單位的14.4老貓,在家實現了每天長時間(超過10小時)掛在網路上的夢想,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網民」;

第二件是那一年老爸托朋友從日本幫我買回了人生第一台數碼相機富士MX1500。從此我迷上了數碼攝影,天天捧著這台定焦的150w像素相機到處拍個不停。至於後來我由此加入了PChome的攝影論壇,慢慢成為版主、管理員,最後從酒店辭職加入PChome成為全職編輯的故事,此前已經介紹過這裏就不再贅述。應該說,如果沒有聯想的那張「家庭上網計劃」優惠卡,我或許就不會培養出「網路生活」的習慣;如果沒有那台數碼相機,我也不會成為今天你們所熟悉的這個「春卷」;

8、另外再補充幾個零碎的信息:

a、我最早接觸到的多標籤(窗口)式瀏覽器叫做「魔裝網神」,這玩意後來改名「MyIE」。後來這個瀏覽器由其他人接手作出了更好用的「MyIE2」——這就是後來「傲游瀏覽器」的前身;

MyIE2和2003年的PChome首頁▲

b、網際快車、網路螞蟻等都是當時為了解決撥號網路下載速度慢,容易斷連的「多點式斷點續傳」軟體,也是今天迅雷這類工具的最早雛形。不過那時候似乎還沒有P2P的概念;

c、我的老東家PChome成立於1996年聖誕,是全中文網路里最早的軟體下載網站和IT硬體網站(甚至可能沒有之一,比太平洋、中關村以及台灣PChome起步都更早);

d、當時開始流行「多媒體電腦」概念,也就是電腦不但可以進行數據運算,也能播放視頻和音樂了。一台普通的多媒體家庭電腦動輒要上萬元甚至更高,對於當時的普通工薪階層家庭而言是極為昂貴的「大件」;

e、播放光碟我最早用國外的一些播放器,後來國產的「金山影霸」、「豪傑超級解霸」一出現立即就把國外播放器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聽MP3音樂用Winmap是基本操作,結果最後大家熱衷的是給它換各種花里胡哨的皮膚...

f、《藏經閣》是最知名的盜版遊戲光碟品牌(實際它既有遊戲,也有工具軟體),由於它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結果最終導致竟然有「盜版」「冒牌」的《藏經閣》出現;

g、我最早接觸的操作系統是金山DOS,後來學OA接觸了Win32,、學市民計算機中級掌握了DOS6.22。但這一切都不如某年夏天我一邊聽著童安格的《看未來有什麼不一樣》一邊自學的Win95,在這個全新的操作系統面前我覺得以前接觸的那些玩意真的都是渣渣;

很多人不知道童安格這首歌是Win95的廣告曲▲

h、和同學一起買盜版遊戲光碟,我喜歡《仙劍奇俠傳》啊《金庸群俠傳》啊啥的。結果有一次買了張台灣出的《紅樓夢》回來,真沒想到這特娘的竟是個Hgame?!從此,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笑)

Let's block ads! (Why?)




August 20, 2020 at 11:09AM
https://ift.tt/3iX61KP

【懷舊貼】也聊聊「剛開始上網的時候」那些事-科技新聞 - 臺灣新浪網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