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高雄一名14歲少女8月29日獨自北上應徵手機遊戲暑假陪玩,卻與家人失聯。在失聯66小時後,少女終於被警方尋獲,整起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以下原文刊於2016/9/18。
那天我為了解寶可夢遊戲為何那麼吸引人,特地下載了寶可夢App抓寶,4歲的兒子當時在我身邊看我操作,感到很有興趣,當時約抓了4隻,就關掉遊戲畫面沒再使用了。
過了兩天,當兒子和媽媽一起看新聞時,新聞正在報導寶可夢的話題,兒子告訴媽媽,有一天他也要學玩寶可夢,還問媽媽手機裡有沒有寶可夢?當他得知媽媽手機沒寶可夢可玩,顯得很失望(當時我不在家)。
在這之前,兒子曾短暫看親友玩過寶可夢,也在寶可夢發燒後,去平日常去的公園散步時,看到向來少人徘徊的地點,變得很多人聚集並拿著手機在滑,他聽大人轉述是在抓寶,因此對寶可夢留下印象。
這些點點滴滴促成他認為抓寶很有趣,遊戲畫面又如此鮮活,他因此產生憧憬,並說出想要學玩寶可夢的話語,網路遊戲對一些大人就難以抗拒,更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如何營造有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更是家長們關心的議題。
實務工作中,近來家長持續遇到的困難,就是怎麼讓孩子減少3C產品的使用。早期是電腦網路遊戲,近期則是手遊,寶可夢的發燒讓原本關在家中網路沉迷議題,外顯到可見的環境中,也讓社會大眾更清楚的看到這個議題對人的影響。
在進行親職講座或是網路議題演講時,我會先問家長們:孩子放學回家後,你會讓孩子到家外面去玩嗎?
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因為外面環境這麼危險,怎麼會讓孩子在外面遊盪。
那會讓孩子到同學家玩嗎?
答案通常是:這樣會造成別人家的麻煩(當然有可能),且也不知道孩子到他們家是否安全(這也是),所以呢?孩子放學回家後,最好就是待在家裡。
接著我會問家長,孩子在家可以做什麼?
有些家長會說看書(這或許是最好的答案),但你有陪他看書嗎?孩子能從書中獲得他要的樂趣嗎?或是從看書的時光中,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和陪伴?
或許有人會說,哪有那個閒功夫。工作完回家有許多家事要做,孩子補習回來時間都晚了,一方面接送孩子、一方面忙家務,回來都累慘了,怎麼還有時間陪孩子看書。
所以,這個在家中比較能夠做或有益的活動,就這樣被排除。除了看書,在家中還可以做什麼?
小一點的孩子或許還有玩具可以玩,大一點沒有培養起看書習慣的孩子,在短短時間的家庭生活中,他們能夠做什麼?相信早期是看電視,現在就是手機、平板、電腦這類3C產品。
甚至許多家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使用3C產品的習慣,你心中或許會疑惑,有這樣的家長嗎?許多家長在幼兒時期,為了安撫孩子,讓孩子安靜下來,就讓孩子看手機或平板,或是經常性的在與孩子在一起時,自己不斷的使用3C,孩子不就在這耳濡目染下,培養出使用3C的習慣嗎?
3C產品的吸引力是現代家長的困難,回想我們的小時候(如果你跟我一樣老的話),童年少了掌上型遊戲機、網路遊戲、3C產品等。你還記得童年是怎麼過的嗎?
因為環境單純,我們放學後,就會是鄰居的小朋友到處玩,不是在大地遊戲、就是在樹上玩耍,所以我們不需要3C,生活就有很多樂趣。因為有手足,所以我們家中就有玩伴,幾個玩伴就能讓我們玩得忘記回家,幾個手足在可以在床上玩的天翻地覆,而這些條件都是現代孩子沒有的。
如何讓孩子離開網路遊戲,大家或許要開始思考以下的幾個方向。
一、WHO(誰)
當孩子要離開3C產品時,跟孩子一起想想,誰可以陪他一起玩,是手足嗎?是鄰居嗎?是同學嗎?
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需要花一些時間,協助孩子建立起適切的人際互動關係(或許是家族的堂、表兄弟姐妹;或是社區中的其他孩子等)。
另外,可能也要利用機會,培養孩子獨處和獨立進行活動的能力。但這不是不理孩子讓他自己玩就好,這需要陪孩子一起找出讓他能獨自樂在其中的活動,如閱讀、組合積木、玩黏土、畫圖等,從中還需要幫助孩子在獨立完成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二、WHEN(何時)
許多現代的孩子,生活時間的安排,幾乎「掌握」在家長的手中,每天到哪裡上課、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在這樣的教養過程中,孩子很少能夠有自己的時間安排機會。
即使到了學校,老師也安排學生的所有課堂,所謂的「自修」課或是「彈性」時間,也常是被老師安排的「好好」的,所以孩子對於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甚至是休閒,都是少有機會。在沒有機會安排自己時間的狀況下,要知道如何善用是很困難的。
如果可能的話,從小就要讓孩子有機會常常練習安排自己的時間,在小的時候,自己安排遊戲時間特別重要,而這部份的學習,其實需要家長適時提供機會,並陪伴孩子討論完成,不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做了所有安排。
三、WHAT(什麼)
在早期的年代,學齡期的孩子會在下課後,到大自然或巷弄間玩耍,現代的孩子,因為大環境的關係,這樣的環境已不復存在。所以現代的家長要思考:除了3C產品,我們如何培養孩子有其它的興趣,在生活中找到其它可以玩的東西?
雖然3C產品對孩子最有吸引力,對家長最不「麻煩」,但它後續也會為孩子和家長帶來更大的困擾。
要為孩子找到喜歡的事物,可以有兩個方向的思考:
其一是觀察孩子的遊戲行為和生活中的偏好,找到孩子原本就有興趣、或是能夠從中獲得成就的事務。如孩子原本就喜歡塗塗、畫畫,就可以將孩子引導到畫圖,這個部份的作法,其實需要家長花時間陪孩子一起玩,並在生活中細心的觀察孩子的優勢能力(指的是孩子什麼事情做得比較好);
其二是從對孩子有益的活動中,漸進的培養孩子對活動的興趣,相關作法見下一個段落說明。
四、HOW(如何)
網路遊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其實網路遊戲充分的運用教學原理中的「行為塑造(或改變)」的概念,許多的增強物會在遊戲中出現(如寶物、經驗值、代幣、與其他玩家合作等),讓孩子在進行遊戲的同時,行為一步一步的被塑造出來,直到無法自拔的境地。
所以家長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生活中一方面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就是不用培養就喜歡的東西),或是培養孩子對某些「有益」、但無興趣活動的興趣。
培養的方式,就需要讓孩子在參與這類活動的一開始從中獲得可能的「增強」。
這些增強可分為幾類,包含物質增強(如送小禮物、獎品、代幣等)、社會性增強(如口頭鼓勵、讚美、擁抱等)及活動性增強(如帶孩子出去玩、陪孩子遊戲、讓孩子參與他喜歡的育樂營等)。
關於增強與行為的塑造,其實還要視孩子的個別狀況加以調整。
五、WHERE(哪裡)
在先前電腦遊戲的時代,將電腦擺放在客廳,而不是孩子的房間,就是一個透過空間安排來減少孩子電腦使用的方法,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手機遊戲開發,這部份的作法已經減低了它的效益。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去思考,如何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通常是在幼兒園階段),培養他們正確使用3C產品空間觀念。
當然這部份除了告訴他們正確的觀念外,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使用手機的習慣,也就是身教的部份。如果家長不論在什麼空間、地點都在使用的話,那麼你要教孩子「正確」的使用地點就困難了。
一旦網路成癮了,對任何活動總感到無聊,對他而言,網路遊戲的吸引力與豐富度遠勝於與人的實際互動,變得無法克制上網的衝動。
日前曾有一則新聞,一位國中生因為嚴重網路成癮,父母為了幫助他,而威脅將網路斷線,國中生因此跳樓相逼。倘若你的孩子已經在玩網路遊戲了,請務必在一開始時,就規範他使用網路的時間。父母的愛與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滋養,也是杜絕網路成癮的最佳良方。
提了這麼多,是因為要讓孩子遠離吸力超強的網路遊戲,是件不容易的事。預防從來勝於治療,協助你的孩子生活過得很有趣,讓他在生活中獲得大大小小的成就感,並擁有健康的友誼與家人的關愛,這樣他就不需要透過網路遊戲來慰藉自己。
我以實務經驗,提供以上作法,希望能夠有一些提醒和幫助。本篇所提要領,需要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執行,效益較佳。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國中,這些作法要成功的機會就更小了。
對於大孩子而言,倘若生活缺乏目標、在人際與生活遇到挫折、缺乏良好關係品質的孩子,藉由網路遊戲遁逃生活壓力是相當誘惑的方式,這時候就需要配合其他方法。這部份,未來我會再與你分享。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在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前,你可以做什麼?
※作者簡介: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博士
學歷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輔導與諮商/成人心理諮詢與諮商
親職教育/親子課程/親職教育/員工增能/企業培訓
心理劇導演培訓/團體與心理劇實務
現職
欣語人文空間心理顧問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兼所長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負責人
責任編輯:洪婉恬
September 01, 2020 at 02:38PM
https://ift.tt/3hPpTiJ
尋獲失聯高雄少女》家長必讀!心理師:孩子被網路遊戲「吸住」前,你可以做什麼? - 商業周刊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