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November 12, 2020

吃炸雞也能悟哲學?一次搞懂12堂哲學美食思辨課 - UDN 聯合新聞網

bantengkabar.blogspot.com

文/吳秀珉

偶爾也會發生以下這種情況。嗯,不是有那種日子嗎?就是特別想吃某樣料理的日子。那種日子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機率會發生在我減肥的時候。而且那項「特別的」料理很多時候多半是炸雞。每當遇到這種日子,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的腦袋就會開始瘋狂運轉。「要直接買炸雞回家嗎?還是要回家再叫外送呢?」不只如此,還會先思考在家的附近有哪幾間我喜愛的炸雞店,然後腦海中開始模擬能經過其中任何一間的所有可能路線。

傍晚五點半,是下班塞車潮正式開始的時間。與其外帶炸雞,再擠上人滿為患的公車,還不如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家,再叫外送比較好。從車站出來,馬上跳上公車,再打開外送點餐的APP,開始瀏覽挑好的幾間店家選單,一一比較外送所需時間和我到家所花的通勤時間。

在這樣比任何時候都更拼命絞盡腦汁點餐的同時,心底的某個角落其實還殘留著一絲猶豫。這個完美的計畫,現在明明只剩下實行這一步了,但我現在正在減肥,這個事實讓我遲遲無法按下「送出訂單」的按鈕。再加上時間也不是中午,已經是晚上了。晚餐居然吃炸雞,不就是一個跟減肥互斥的組合嗎?結果,我緊抓住殘存的最後一絲理性,關掉外送APP。

在經歷如此熾熱的腦內交戰之後,我平安抵達家門,一打開玄關的門,鼻子就聞到一股不尋常的味道。「居然是炸雞!」果然血緣是不會騙人的,家裡的某個人──主要犯人大多時候是我媽的兒子──偏偏,就選在今天,叫了外送炸雞。到了這個時候,心裡也有點想直接向誘惑投降了。一開始,我一邊抱怨為什麼偏要挑今天叫炸雞呢,一邊投過去怨懟的眼神,並嘗試走回房間。但不可思議的是,越是這種時候,家人們就會越親切地叫我嘗嘗看。我一邊聽著他們說「沒關係啦,可以吃啊」,然後接下遞給我的炸雞,一邊假裝拗不過他們才敗給了誘惑地說:「那,就只吃一塊就好」。但是我早就知道了:絕對不會只吃一塊就結束的。

既然要吃,就必須吃得開心一點,所以就算時間已經很晚了,還是開心地吃完它。結果,問題發生在隔天早上──居然比昨天足足胖了兩公斤。我為了減那兩公斤,過去一整個月都在吃苦,現在體重計上的數字是認真的嗎?雖然極度想否認現實,但現在浮現在我眼前的這個冷漠的數字,自然是鐵錚錚的事實。既然事實擺在眼前,清清楚楚地,就沒有不相信的道理。不管我想不想要,我都不得不自動相信眼前所見。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相信是自我意志嗎?還是非自我意志呢?

前述的各個例子共同暗示的是,所謂的信念(相信),不是發揮個人意志就能形成的東西,而是只要有值得相信的理由或證據,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受意志所影響。像這樣「意志無法操控信念」,即信念是「無意識的(involuntary)」的意見,對義務論而言是很大的威脅。因為假如信念是無意識的,就表示對於信念的義務從一開始就是不可能的。

非義務論者們正是因為這種理由,才反對義務論。我們沒辦法自己控制相不相信某樣事物,又怎麼可能依照特定的規範,決定自己要不要擁有某種信念呢?既然沒有做某件事的能力,自然也不可能有必須做某件事的義務。

但仔細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常發生依自己的意志產生信念的情況,比方自我暗示等等。拿前面的例子來說,想像一下我沒有吃炸雞的情況吧。我雖然非常非常想吃炸雞,肚子又餓,但為了達到減肥的目標,嘴巴不停說著「我不餓……我不餓……我不餓」。結果,自我暗示好像真的發揮效用,感覺肚子似乎真的不像之前那麼餓了。多虧了這個,我很幸運地沒吃炸雞就上床睡覺了。Happy Ending。

書名:《餐桌上的哲學課:吃鯛魚燒遇到康德?煮拉麵秒懂柏拉圖!好吃就是零卡路里?原來哲學竟如此美味》作者:吳秀珉譯者:徐小為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文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28日
書名:《餐桌上的哲學課:吃鯛魚燒遇到康德?煮拉麵秒懂柏拉圖!好吃就是零卡路里?原來哲學竟如此美味》作者:吳秀珉譯者:徐小為出版社:創意市集/城邦文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28日

這種自我暗示也被稱為自欺式信念,也就是說,信念之所以會形成,不是基於有足以判斷某事是真是假的證據,而是基於實用的理由,去相信或不相信特定的事物。我因為有「要減重」這個實用的理由,於是忽略肚子正在咕嚕咕嚕地喊叫,可以證明「我很餓」的這個證據,反而相信與它相反的感覺才是真的。不,至少我在表面上是相信了。這種自欺式信念如果真是有可能的話,那這就是一個信念可控論的證據。所以對認知義務論來說,會成為一個有力的範例。

當然,對此的反論也是有的。如果這個信念是欺瞞自己的信念,就表示有一個實際上相信「我很餓」,卻選擇欺瞞的我,還有一個受騙上當,相信「我不餓」的我。但是「我」是同樣的一個人,怎麼可能一個「我」同時騙人又受騙,同時保有兩種相反的信念呢!而且「騙人的我」,其意圖必定會讓「受騙的我」也知道,這種欺瞞行為本身就是不可能的。這點也讓人抱持著疑問。

●本文選自 創意市集/城邦文化 出版《餐桌上的哲學課:吃鯛魚燒遇到康德?煮拉麵秒懂柏拉圖!好吃就是零卡路里?原來哲學竟如此美味》

作者介紹

吳秀珉

哲學作家,雖然大學入學時進了科學教育系,但以偶然的一堂哲學課為契機,對哲學產生了深刻的興趣,之後便將主修換成哲學。畢業於梨花女子大學哲學系。

認為用難吃的食物填飽肚子是最委屈的一件事,所以一直在研究吃得好的方法,自然而然就開始下廚了。已經養成在購物籃裡放入商品前確認成分表的習慣,興趣則是把成功的料理食譜記錄下來。

在《KAKAO BRUNCH》以〈身邊的哲學〉獲得銀賞,並曾於Brunch Weekly Magazine連載〈一頓哲學〉系列,可說是本書的前身。目前正活躍於女性主義電子雜誌《Pinch》。未來也想繼續學習哲學,捕捉日常與哲學交錯的支點,化為文字辯析。

Let's block ads! (Why?)




November 13, 2020 at 08:00AM
https://ift.tt/2UtxTvD

吃炸雞也能悟哲學?一次搞懂12堂哲學美食思辨課 - UDN 聯合新聞網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