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灣區汲取養分 遇見無限機遇
誰說因為香港土地稀少,充其量只能「生存」,未能談「生活」?土生土長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師、現為Office Urban:I(OUI)董事總經理徐志劍(Edward),從小喜歡畫畫,長大以後將自己二維的繪畫立體化,將心力和靈魂栽種在實體世界。他筆下的線條與色調不僅僅完善其空間的功能,將美學帶進城市不同的角落,展現尚未遇見的可能性,同時讓人在有限的空間享受身心的寬度。■採:香港文匯報記者 焯羚、陳苡楠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志劍憶述自己小時候就喜歡拿起一支筆「畫公仔」,從卡通漫畫到中學學習的山水畫和油畫,他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能夠發揮的機會。大學時期他遠赴美國修讀藝術,在教授鼓勵下投考建築系,這扇「窗戶」給他打開了一個嶄新且讓他迷的建築世界。Edward分享當時接觸到西班牙建築師Antoni Gaudi的作品,從此打破了他對建築四四方方、從香港帶來的刻板印象,反之,發現建築的鮮活生命力。開始的時候Edward先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現有的建築物,從中他學習到建築的比例、對建築的審美以及建築與歷史的關係。越了解更多,Edward自然而然投入更深、有更高的追求。「一個地標,代表一個城市的時代,這都是通過建築來實踐,發覺建築在人類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地位。」Edward直言當時就在想,要是自己的作品有一天能成為地標或者歷史的見證必然會很開心,相信這也是所有建築師和設計師夢寐以求的目標。Edward停頓片刻,笑言:「看機遇吧。」
籲持開放態度 內地覓商機
畢業以後Edward在美國工作兩年,然後他決定要回到香港見證千禧年,當時在一所大學裏擔任助教,協助研究香港城市高密度空間的主題,一邊編寫論文,一邊和搭檔合作做小型的工程與項目,漸漸在香港留下一些作品的足跡。但為了能夠參與投入更大型的規劃和建築,Edward於是應聘一家美國的設計公司,十多年的時間裏,他不僅僅在香港參與多項建築和設計的項目,後來,在公司的委派下幫忙開拓內地的市場。「2003年開始我幫忙建立公司華南區的團隊,當時就發現內地人的吸收能力、學習速度都很快,對設計也有十足熱情。」經常奔走兩地的他,不但再次迎來開闊眼界的機會,也為他未來開設自己公司的路汲取更多養分,帶來扎實的基礎和鋪墊。「過去我會參加內地大城市有很多同業之間的聯盟,互相交流。我覺得香港人應該參考和參與,因為總是和自己人聊天會變得故步自封。」Edward說。
Edward還分享到過去在內地工作大多參與城市規劃和設計,需要將西方城市設計的概念融入到內地的新城市當中,比如是給一個城市打造「品牌」、建立新的形象,尤其是二三線的城市,要突顯地方的特質和個性,必須從設計中美化基建、居住、生活的環境,將城市與城市之間區分出來。「當時我在內地穿州過省,每個地方的人文、文化、歷史和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我們做規劃和建築的時候,都必須要當地化。」內地多元化的環境給Edward帶來不少的啟發,而他認為正因為如此,內地更能夠容納港人在內地的發展。將靈活變通的思維、國際化的視野帶入不同城市,Edward相信港人在內地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仍然不小。「我覺得內地的市場真的很大,香港人不應該覺得『too late』。」Edward覺得只要香港人抱開放的態度,放下成見,互相學習,就能抓緊內地如此龐大的營商機遇。
November 13, 2020 at 01:11AM
https://ift.tt/36tE4FL
徐志劍設計融入生活與時代- 香港文匯報 - 香港文匯報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