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July 5, 2020

如何面對恐懼- 馮睎乾| 蘋果日報| 果籽| 名采| 20200706 - 香港蘋果日報

bantengkabar.blogspot.com

國安法通過後,香港人即紛紛下載Signal、清除對話、唱數字歌……民心流露出來的恐懼,有如長江決堤之水滔滔不絕,三峽大壩也擋不住。如果你真的勇者無畏,當然可理直氣壯說不怕;但如果你心底害怕而口說不怕,那就有問題了。也許是時候思考一下何謂恐懼。

《中庸》一開始就教人「恐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兒的「恐懼」不但不可恥,更對修道非常有用。一個人的真性情,不取決於他當眾做什麼,只視乎他獨處幹什麼,所以修道之士最恐懼的,是沒有他人眼光監視的時候——稍有行差踏錯,就被內心的法庭判罪,千年道行一朝喪。

如果你在絕無閉路電視的情況下,也能時刻保持「戒慎恐懼」,你會變成怎樣的人呢?放心,你不但不會淪為「淆底怪」,反而能成為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的勇者。《孟子.公孫丑》講「不動心」、「浩然之氣」一章,是中國經典對「勇」的最佳論述,孟子說絲毫受不得屈辱、「惡聲至,必反之」的北宮黝之勇,並非大勇,「自反而縮」(自省而理直)的才是。

這「自反而縮」不是自以為是,必本源於胸中浩然之氣,此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即事事合於義理,才能自反而直,養氣於內,不是行一事偶合於義,便可襲取此氣於外。怎樣才算「事事合於義理」呢?答案見於《中庸》,就是連獨處時也要戒慎恐懼不悖於道。

儘管孟子論浩然之氣一章談的是大勇,而《中庸》第一章則叮嚀讀者要時刻恐懼,但有趣的是,兩章旨趣根本相通。如果所謂國安法能夠令香港人從聲色犬馬中醒過來,對「恐懼」這件事產生興趣,我覺得應該趁此良機談談孟子和《中庸》。吳靄儀說得好,香港人不必分析國安法條文,應該探討如何有尊嚴地生存。恐懼本身不會令你失去尊嚴,但恐懼的對象搞錯了,你就有可能侮辱自己。

Let's block ads! (Why?)




July 06, 2020 at 01:13AM
https://ift.tt/3iroGyO

如何面對恐懼- 馮睎乾| 蘋果日報| 果籽| 名采| 20200706 - 香港蘋果日報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