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能制定計劃的時候,該如何制定計劃?
我們腳下的路一直在發生變化。既然沒人能知道下一週,更別說下個月能出現什麼事情,那麼為一週以後的事情做計劃都讓人覺得是徒勞,甚至都可以說是很傻。你住的地區新冠病例激增?擔心會出現自然災害?此外,關於健康和經濟狀況的擔憂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世衛組織推薦這個,明天疾控中心又推薦別的,」塔斯勒說。「今天經濟重新開放。一周後,又再次關停。」
「而且這些改變不僅僅是每天發生的,也因國家、各州情況不一而各有不同。」
這足以讓任何人感到筋疲力盡。
專家表示,當我們的計劃失敗時,知道該如何作出反應,對重新自我調整來說至關重要。幸運的是,當生活看起來像是沒完沒了的曲線球時,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
克服心理障礙
遭遇挫折時,很容易會陷入恐慌和失望的情緒中。塔斯勒說,目前對我們許多人來說,在心理上讓人最為不快的,就是我們日常生活完全被顛覆了。
「我們許多人已經提前決定好了每天大部分時間該怎麼過——幾點醒來、穿什麼上班、幾點上班,去哪裡吃午餐等等,」他解釋道。「如今,突然之間,這些提前決定好的事情又得重新決定一遍。」
這並不是在貶低我們在遭遇挫折後的失望與焦慮這些真實感受——尤其是我們投入了情感和金錢資源的時候。但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適應能力來處理那些失敗的計劃,我們就能更好地克服這些挑戰。
不要低估你的適應能力
她還說,這種思維模式「降低了我們的決策質量,扼殺了我們的創造力,妨礙我們採取最具建設性的行動」。
例如,如果我們過於固執,堅持要取消計劃,那麼就沒有為新的可能性留下空間。
「現在,人們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事實是,我們從來不曾擁有真正的確定性,」沃勒爾說。「我們只是認為我們擁有它。這是一種幻覺。」
她說,當某件事發生變化時,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戰鬥,反對這種變化,因為我們天生就渴望舒適和確定性。她還說,「通過相信自己處理變化和適應新情況的內在能力」,我們就可以壓倒這種衝動。
沃勒爾建議我們不要陷入「原本可能發生什麼」這樣的思維循環中,而是要「後退一步」,用更寬闊的視角來審視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
「你的計劃總會按照你的想法去落實,這真的現實嗎?」她說。「我了解到,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放下對『事物應該如何發展’的執迷。」
關鍵是,鍛煉思維靈活性很大程度上在於接受這樣的事實: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其實從一開始就是不可知的。
「一旦我們決定接受這個現實——雖然看上去很可怕——大多數人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種解放,」塔斯勒說。「接受我們無法控制的事實,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去自由地探索我們可以控制的事物有著什麼樣的可能性。」
採取行動,無論多小
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時,立即採取改善處境的措施,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實現轉變。「關鍵是要從近乎愚蠢的小事開始,」塔斯勒說。「要選擇一件非常簡單、肯定能完成、簡直是近乎滑稽的事情。」
他推薦的一個策略是以科學家的方式來規劃:搞點小實驗。比如:「如果你的計劃是本月只在某家店網購雜貨,但你發現在另一家商店也有你需要的東西,那你還是贏了,因為你使得『我只需要一家店’的假設失效了,」他說,還可以將這個原則應用到生活、工作和運動等其他領域。
這並不意味這些小行動就能解決你的問題,「但它們會在你的頭腦中像雪球一樣滾動,穩步恢復你的行動感,重新點燃你的信念,讓你相信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塔斯勒說。
他還說:「在短時間內,你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你已經做好了準備,應對更大、更有意義的挑戰。」
雖然感覺選擇有限,但我們仍然可以更為輕鬆地進行下一步,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不要等到你確定未來會怎樣,再制定新計劃,」沃勒爾敦促道。
「在當前的不確定性、模稜兩可和多變的情況下,保持果斷很重要,」她說。「所以,要制定計劃並採取行動,但也要有足夠的勇氣,根據情況改變計劃,迅速改變路線。」
重塑你的處境
我們許多人在年初就定下了目標,做出了假設,當這些計劃大多都以失敗告終後,我們非常震驚。但根據專家的說法,改變看待這些經歷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專注於成長。
組織心理學家、《個性不是永恆的:打破自我限制的信念,重寫你的故事》(Personality Isn’t Permanent: Break Free from Self-Limiting Beliefs and Rewrite Your Story)一書的作者本傑明·哈迪(Benjamin Hardy)博士說 ,「重塑意料之外的變化意味著,『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希望我的未來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這也有助於了解,世界上每個人都在面對這種情況。
對於生產力教練、《開始完成:如何從想法到行動》(Start Finishing: How to Go From Idea to Done)的作者查理·吉爾基(Charlie Gilkey)來說,「每個人都有的優勢是,大家的時間表都亂了。」
「這是練習主動溝通、更新計劃並保持靈活心態的最佳時機,」他說。
應對生活不斷變化的另一種策略是,接受耐性這個心理學概念,也就是「轉型應對」,它叫我們將生活中充滿壓力的事情視為個人發展的機遇,而不是威脅。
選擇勇氣而非無力感,最終將幫助我們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並使我們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同理心和意涵來。
沃勒爾說:「儘管無法否認這個動盪期的心痛和困難,但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研究如何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催化劑,來推動變革。」
塔斯勒說,不管處境如何,我們都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聊聊我的恐懼嗎?還是想講述我堅強性格的故事?這對我今天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塔斯勒還說,提醒自己從過去的霉運中吸取的教訓,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未來遇到的種種曲折。
他說:「我們會記住,過去的勝利、成長和壯大,靠的不是通過制定事無鉅細的計劃和萬全之策,」他說,「而是通過一次做一個決定來實現。」
September 10, 2020 at 04:29PM
https://ift.tt/3iiLd0e
在這個動盪時代,如何自我調適、迎接挑戰?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ift.tt/30OSyi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